2008年11 月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贯彻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04]55号)精神,更好地完成我市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2008年中共柳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的要求,今年4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到了我市所辖的融安县板榄镇、融水县白云乡、三江县林溪乡等乡镇,就我市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采取汇报、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先后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召开了县、乡镇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村委干部及贫困户座谈会,实地考察项目实施并走访贫困户。在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近几年来,我市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区情、市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同时我们也认为,目前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数量仍然很多,脱贫致富的难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
扶贫开发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统筹区域之间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柳州市辖6县4城区,全市人口3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9%。全市共有951个行政村,其中被自治划定为贫困村的有29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1%。截止200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24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0.1%,其中,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在693-958元)18.21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693元以下)5.8万人。
消灭贫穷奔小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2002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原柳州地区所辖的三江、融水、融安和鹿寨四个县划入柳州市。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安县是自治区定贫困县。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后城乡矛盾较突出的新情况,帮助农民特别是新划入的北部三县农民打通致富的道路, 2003年6月,我市启动了以农村道路、沼气能源和重点村镇建设为主的“三项会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动企业和干部职工捐赠,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至2005年底的3年间,全市累计投入5.57亿元,建成通乡油路14条292公里、通乡等级路7条158公里、通村四级路110条710公里,结束了26个乡镇无油路历史,直接受益394个行政村,受益群众90多万人;建成沼汽池13.12万座,其中11万座沼气池与种养结合,带动养猪5万头,沼肥养鱼13万亩,沼肥种菜11万亩,沼肥种果17万亩,改厕14万座,受惠群众超过50万人;重点村镇建设会战共投入建设资金9568万元,安排建设项目49个,解决了农村18.84万人饮水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的行路难、生态恶化、城镇建设薄弱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5年,国务院和自治区对扶贫开发战略政策进行了调整,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整村推进”的部署和要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村级扶贫规划为载体,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产业开发、搞好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实现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为实现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每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是:
(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除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通过开发式扶贫全面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其中90%以上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2).村委会通四级砂石公路(因人口较少、道路里程长、投资巨大,暂时还不能修建四级砂石公路的贫困村,村委会要通村级道路),20户以上的自然村90%以上通村级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90%以上农户用上电,每个农户有稳固住房。
(3).人均有0.5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或经济作物或林果,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基本形成并基本覆盖所有贫困农户。土地资源匮乏的贫困村60%以上农户每户输出1个以上劳动力。
(4).绿化率达60%以上,“四旁”(即村旁、路旁、溪旁、屋旁)基本实现绿化。30%以上农户建有合格的沼气池。
(5).村委会办公房为钢混或砖混结构,有培训用房和卫生室、计生室。村级小学校舍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4%以下。365bet提款速度_亚洲365_365bet365娱乐80%以上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掌握1-2门致富技能。90%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村委会所在地通电话。
按照国家制定的以农村贫困人口为对象,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2005年4月,我市启动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市297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将分布在8个县(区)59个乡镇的127个贫困村,列入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之中,要求2005-2006年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实施的各有85个贫困村,分别要求在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完成。
我市第一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江、柳城六县和柳北区、柳南区共127个贫困村(详见表一)进行。
表一 柳州市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村名单
<总共127个贫困村,分布在8个县(区)59个乡镇>
所属县(区) |
所属乡(镇) |
贫困村村名 |
鹿寨县 |
寨沙镇 |
北里 、拉庙 |
江口乡 |
新安 |
导江乡 |
石排 |
鹿寨镇 |
大河 |
四排乡 |
龙团 、马龙 |
融安县 |
城东乡 |
寻村 、银洞 |
板榄镇 |
东岭、官昔、蒙村、沙江、泗安 |
雅瑶乡 |
车平、苏田 365bet提款速度_亚洲365_365bet365娱乐 |
大将镇 |
大华、太江 |
大坡乡 |
同仕 |
大巷乡 |
泗朗、瑶送 |
浮石镇 |
小律、起西、木瓜 |
泗顶镇 |
寿局 |
三江县 |
八江乡 |
八斗、高迈、马胖 |
独峒乡 |
知了、里盘、林略 |
富禄乡 |
纯德、甲圩、匡里、岑旁、高安 |
老堡乡 |
曲村、老巴 |
良口乡 |
布糯、白毛、归斗、良帽、大滩 |
林溪乡 |
牙已、水团、高友 |
同乐乡 |
良冲、八吉、桂书 |
梅林乡 |
新民、石碑、车寨 |
斗江镇 |
扶平、滩底 |
高基乡 |
篦梳 |
和平乡 |
六溪 |
丹洲镇 |
西坡 |
周坪乡 |
泗联 |
洋溪乡 |
良培、安马、信洞、勇伟 |
融水县 |
安陲乡 |
吉曼、洋岭 |
安太乡 |
培秀、元宝、甲报 |
白云乡 |
枫木、保江、瑶口 |
大浪乡 |
大安、潘里 |
大年乡 |
高马、归合、吉格 |
洞头乡 |
一心、甲朵、滚岑 |
杆洞乡 |
高强、花村、杆洞 |
拱洞乡 |
龙圩、龙培、高武 |
滚贝乡 |
同心、三团、平浪 |
红水乡 |
高文、黄奈、红水 |
怀宝镇 |
九东、盘荣 |
良寨乡 |
大里、良寨 |
三防镇 |
洞马、兴洞 |
四荣乡 |
荣塘、荣地 |
同练乡 |
和平、英洞、同练 |
汪洞乡 |
罗洞、八洞、新合 |
香粉乡 |
金兰、新平、雨卜 |
柳江县 |
土博镇 |
长洞、定山、龙豆、西朗 |
里雍镇 |
红赖 |
白沙乡 |
大电 |
穿山镇 |
板塘 |
柳城县 |
古砦乡 |
罗垌 |
太平镇 |
上油、山咀 |
东泉镇 |
莫道 |
寨隆镇 |
下尧、独石 |
冲脉镇 |
大要 |
洛崖乡 |
上里 |
柳南区 |
太阳村镇 |
百乐 |
西鹅乡 |
长龙 |
柳北区 |
白露乡 |
园艺 |
沙塘镇 |
龙卜 |
长塘镇 |
梳庄 |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我市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给予贫困村大力扶持。2005年至2006年,首批127个首批贫困村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285万元,其中:区市财政扶贫资金7788万元,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2795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608万元,其它部门(社会帮扶)资金5883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算资金4604万元。此外,还获得扶贫贴息贷款2500万元,贴息到户贷款5000万元,贴息250万元,扶持农户发展产业。
课题组实地调研的融安县板榄镇、融水县白云乡和三江县林溪乡等三个乡镇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进展情况如下:
融安县板榄镇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24683人。该镇被列为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村的有东岭、官昔、蒙村、沙江、泗安五个行政村,贫困村共计50个自然屯,总户数1589户,总人口6363人。2005年至2006年,全镇完成五个行政村的通村四级沙石路62公里,20户以上的自然屯通屯级公路11条48.5公里,实现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交通网络上的要求;完成官昔、沙江、泗安、东岭四个村的办公用房(包括计生、培训、卫生室)建设工程和蒙村村卫生室、计生室建设工程;解决了东岭、沙江、官昔泗安校舍危房改造或校围的施工工程,五个贫困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与初中生辍学率都已达标;五个贫困村的80%以上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温饱问题;沼气池入户率达到30%,四旁基本实现绿化。
融水县白云乡总面积245.0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农户6573户31764人,全乡贫困人口11963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86人,低收入人口9777人。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有保江、枫木、瑶口三个行政村,总人口7813人,贫困人口2985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99人,低收入人口2486人。自实施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以来,全乡共投入资金745.25万元,其中上级拨款631 .3万元,群众自筹113.95万元。完成通村公路11公里、屯级公路27公里,人畜饮水工程3处,村委办公用房3栋、村级卫生室2栋,教学楼4栋;保江、竹口、高孝三个自然屯村道得到硬化;沼气池建设664座,入户率达到38.4%;实现了村村通闭路电视,电视入户率85%;产业开发投入资金62.45万元,新植八角1750亩,新植茶叶250亩,茶叶管护30亩,新植毛竹145亩,毛竹低改600亩,新植杂交柑40亩;劳动力转移培训850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2300人,劳务输出年收入185万元以上;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66元,比上年增长10.3%;小学升学率从2005年的90%增长到2007年的98%,初中入学率从2005年的70%增长到2007年的95%;三个贫困村共有稳固住房农户1731户,群众稳固住房率100%。
三江县林溪乡总面积153.11平方公里,辖15个村(街)委,农户6297户28434人。被列为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贫困村有高友、水团、牙已等三个行政村,总户数1002户,总人口4756人,其中,2004年建档立卡未解决温饱的有202户961人。自2005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林溪乡新开了1条村级四级路、5条屯级路,目前三个贫困村村委会通四级沙石路,9个自然屯通屯级路;建设供水工程5处,目前三个村11个自然屯有8个屯有自来水管供水,有3个自然屯水源离寨子不超过一公里,群众用水有保障;建有沼气池286座,入户率28.2%;三个村的1002户农户都有稳固住房,群众稳固住房率100%;群众全部用上了电,用电率100%;村寨“四旁”实现绿化;三个村11个自然屯全部通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和手机;三个村小学都有教学楼(其中高友村世行贷款项目投资25万元的村级小学教学楼今年初竣工验收已交付使用),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三个村均有计生室和卫生室,计生室面积25平方米,卫生室面积50平方米;产业开发:市科技局投资15万元,对全乡215头黄牛进行品改,平均每头牛增值1000元左右,2006年,全乡新增茶叶加工龙井锅65个,新增宝石加工机器180台;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2.5万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970人次,73.6%的劳动力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劳务输出1643人,劳务输出收入达371.6万元;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005年1045元,同比增长20.1%,2006年1329元,同比增长26.5%,2007年为1646元,同比增长24.5%。
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改善了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人口素质,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2年1954元,2003年2082元,2004年2250元,2005年2534元,2006年2914元。2006年,我市农村贫困人口为30.75万人,比2003年减少了8.13万人。同时市直机关、大中型企业与乡镇、村屯结对子帮扶活动也取得较好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6月,我市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抽查验收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验收办法》,从五大指标16项内容对全市各县(区)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进行随机验收。全市共抽查了54个贫困村,对抽查的54个贫困村,验收测评结果全部合格,其中:41个村为优秀、测评分数达111分以上,优秀率75.9%;7个村为良好、测评分数在101—110分,良好率13%;6个村为合格、测评分数在90—100分,合格率11.1%。我市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通过自治区的验收,标志着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市第二批整村推进85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于2007年年初正式启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08年11月底,两年全市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23861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10021万元,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3589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3848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算资金6403万元。另外还获得企业贴息贷款4700万元,贴息140万元,贴息到户贷款6800万元,贴息340万元。实施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有:建设通村四级路10条60公里,通屯道路291条926公里,沼气建设5054座,茅草房改造5256户,解决人饮项目101处,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2868人,重点扶持我市贫困村种桑养蚕,糖蔗引种低改,茶叶种植和加工,药材、水果种植,毛竹低改和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变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问题。
二、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帮扶、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不通、人蓄饮水困难,有的村还没有通电,教育教学质量差,文化设施缺乏,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首批127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至2006年,全市共利用中央、自治区、市级财政扶贫资金及以工代赈资金2.4亿元,扶贫贴息贷款1.5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970多万元(含物资折价)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利用中央、自治区、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44亿元(含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847万元),通四级路的村有104个,通村级路的自然屯有550个,解决四县四城区的通电问题,全部解决通邮问题,解决了109个村的办公用房,87个村的卫生室,114村的计生室,36个村的培训用房,72个村可通电话,67个自然村通了广播电视。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首批村的各项建设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水、电、路、房、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极大的促进了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施产业开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把帮助贫困村群众发展生产作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比较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开发和扶持,利用中央、自治区和市级科技扶贫资金3210万元(含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在贫困地区实施产业开发项目,主要抓好桑蚕、原料糖蔗、茶叶、药材、水果、竹木、牛品改、二元杂猪、宝石加工等项目86个,项目覆盖全市210个贫困村,36万多人受益,产业开发取得实效。通过扶持和发展具有优势特色和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产业项目,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127个首批村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48元,比2005年增长了17.1%。三江县通过多年的扶持,茶叶累计种植面积已达9.1万亩,其中已有5.3万亩茶园产生了效益,全县共有10万茶农,2006年茶农种植茶叶人均收入达1229元,茶叶种植已成为三江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宝石加工也是三江县农民增收的一条新的致富路,贫困村农民可以用农闲和富余劳动力进行宝石加工,每台宝石加工设备年收益在3500元左右,2005年全县有800台设备投入宝石加工,2006年投入1600台。毛竹种植是融水县的主导产业,该县现有毛竹25万亩,近年来进行毛竹低产改造,效果明显,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仅2006年就落实毛竹低改13500亩,项目覆盖10个贫困村1710农户,项目实施后农民可直接增收345万元。柳城县贫困村累计种桑园面积5720亩,种桑养蚕户2270户,寨隆镇下尧村是柳城县的贫困村,该村有农户680户,其中贫困户195户,2001年原有桑田200亩,人均纯收入720元,2005年新种1005亩,累计达到1800亩,户均桑园面积2亩多,人均养蚕增收800多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3100多元,全村养蚕收入超万元的有200多户,最高收入达5万元。
(三)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贫困地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将扶贫开发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围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对贫困农户劳动力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培训、“农家课堂”、“能人带传”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通过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绿证”培训,使80%以上的劳动力接受了培训,能把所学的农技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富余农户劳动力,组织贫困村群众到自治区认定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三江、融水、融安三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3年以来,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375.7万元用于扶贫培训,共举办贫困村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实用技术、种养加工等培训班2597期,培训人员104275人次,在自治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一职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服装加工、电工电焊、家用电器维修、餐饮等行业的各种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人员2000多人,实现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28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种养科技水平和外出务工能力,拓宽了视野,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四)实施定点扶贫,全面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行业扶贫,全面、扎实、有序地推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全市共安排404个单位对297个贫困村开展社会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为贫困村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年来帮扶单位共筹集社会帮扶资金5970多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000多件,市直机关及企业单位积极开展扶贫捐资活动,共捐资2785万元,其中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捐资420万元,帮扶贫困县农户建设沼气池1.68万户以上;有19家企业与贫困县签订了捐资修建通乡油路的合同,捐资2365万元。柳钢集团定点帮扶融水县香粉乡雨卜村,先后投资360多万元实施定点帮扶,仅2006年就投入资金及物资折款60多万元,用于雨卜村的村寨防火以及道路、教学楼、卫生室、灯光球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柳钢集团四年的帮扶,雨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路、桥梁、村屯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建有球场、路灯、办公用房、广播电视等,使该村处处呈现出社会主义山区新农村的面貌,由一个贫困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民族旅游新村,成为农村发展的示范点和样板村,2006年11月雨卜村被定为广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
(五)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充分调动贫困村群众积极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各县(区)普遍采取了激励机制,对干的好资金使用效益明显的村予以更多的扶持奖励。大干大扶持,小干小扶持,不干不扶持,在调动基层政府和群众两个积极性方面有创新,有突破,推动了扶贫开发健康发展。二是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扶贫项目的遴选、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扶持的资金、项目和贫困户名单在村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项目实施较好地执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六)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2005-2006年,全市127个首批村利用市财政扶贫资金新建小学六所,教室、校舍2100平方米,利用其它资金进行改扩建教室、校舍5000多平方米,如今,我市首批村小学校舍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小学生辍学率在2%以下,初中生辍学率在4%以下,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免收了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对寄宿生给予了生活补贴;新建改建村委办公用房720平方米以上,目前每个村委办公及培训用房达80平方米以上,村有20平方米以上的卫生室和计生室。首批村除少部分偏远无电村屯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全部村实现通邮;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使贫困村社会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指导员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新施行的驻村指导员制度,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活力。驻村指导员大都积极开展工作,深入调查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协助制订村级扶贫开发规划,联系帮扶单位及各业务部门实施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村中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工作努力,驻村指导员普遍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八)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坚持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推进以“科技兴村、经济强村、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选好“带头羊”,把那些既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又有带领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能力的村民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是实现“选准一个人,带领一群人,致富一个村”的关键。在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增强了领导能力,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为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巩固扶贫成果,进而使贫困群众进入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形势依然很严峻,任务也很艰巨。
一是整村推进工作进展不平衡。各县因重视程度、协调力度不同,工作进展存在不平衡。从各县扶贫项目管理费到位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县没有足额安排到位,特别是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村的比例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资金整合好的县到位资金达到计划的90%以上,整合不好的县资金到位不足计划的40%。涉农资金捆绑使用也不到位,只有个别地方这样做了,大部分地方仍然是扶贫资金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统筹涉农资金进行扶贫开发的制度和办法。少数县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研究不深入,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或不到位,集中财力、人力解决问题不够,致使规划好的项目不能实施,延缓了整村推进步伐。由于资金有限,实施整村推进主要解决20户以上自然屯的通路问题,20户以下自然屯的通路问题未列入工作目标。目前,还有部分自然屯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屯未通路。另外,村与村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差距,投入少的村群众意见较大。
二是脱贫难度加大。随着全市近几年来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市贫困人口的数量显着减少,但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剩下的仍未脱贫的村屯和农户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2007年底全市尚有24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资源贫乏,土地贫瘠、零散,抗灾减灾能力差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不强,遭遇各种灾害的侵袭都易出现返贫现象。第二批85个贫困村中,目前尚有19个行政村没有通村级公路,363个自然屯没有通屯级道路,244个自然屯未解决饮水问题,98个自然屯没有通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三是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配置客观上不利于向贫困地区流动,扶贫开发受到了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特色产业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能辐射、带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能力低,使特色产业未能发挥出应有效能,农民的稳定收入仍然十分困难,目前靠零星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来解决温饱的比重还很大,因此巩固温饱解决贫困的任务还很艰巨。贫困农民的弱势地位突出,2006年贫困户贫困农民的年纯收入924元以下仅相当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32%。
四是整村推进村的干部群众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整村推进村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部分干部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仍然严重,接受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较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靠政府解决,致使项目经济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受阻。新《土地法》出台后,群众要求土地补偿的意识增强,但按照扶贫开发的有关规定,农村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费用没有土地补偿这一内容,土地补偿也不能从项目建设费用中支出,因此跨村过屯,用地非受益村屯的群众工作很难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进度和项目的实施。如融安县大良乡 村修建公路,需要占用百步村的土地,由于百步村得不到合理的征地补偿,致使该项目无法实施。
六是计划生育工作有待加强。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早婚、早育、超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边远偏辟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
四、加快推进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目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扶贫责任,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扶贫措施,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人手,从最困难的村寨入手,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根据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和目标,我们认为我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还必须在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加大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也决定着贫困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必须加大贫困村的基础建设,首先解决贫困村的通路问题,路不通,其它问题更难解决,建议自治区对建设用地出台有关政策,并将通村四级路养护经费列入年度扶贫资金计划;其次是解决人畜饮水和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五小”(即小井、小塘、小库、小渠、小窖)水利工程,着力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和安全,不断提高抗旱防汛能力;三是解决贫困村的用电问题;四是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教育,解决上学难问题,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农村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不断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看病难问题,多方筹集资金改造卫生室,配备相关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和符合条件的卫生员,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让农民群众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六是建立完善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新建村兽医室,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医疗设备;七是加大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电视、电话、电脑”进村,提高贫困村的信息化水平;八是加大沼气池建设,实施生态工程,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等,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贫困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牢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发展优势产业。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围绕地方特色,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增收的内部潜力,带动农民增收。要尊重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找准“致贫”的根本原因,抓住扶贫的关键环节,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注意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建立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结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参与优势互补的市场分工格局,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实现扶贫点的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创新。由于各县(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县(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三江县:以发展茶叶、百合、中药材、种草养牛、二元杂母猪、宝石加工等为主。
融水县:以发展竹子、茶叶、中药材、种草养牛、二元杂母猪等为主。
融安县:以发展金桔、桑蚕、食用菌、百合、青蒿、中药材、罗汉果、牛羊圈养、二元杂母猪等为主。
柳江县:以发展甘蔗、桑蚕、中药材、沙田柚、牛羊圈养、二元杂母猪等为主。
柳城县:以发展甘蔗、桑蚕、中草药材、柑桔、双孢菇、牛羊圈养、二元杂母猪等为主。
鹿寨县:以发展甘蔗、桑蚕、柑桔、黄桅子、山羊圈养、二元杂母猪等为主。
城区:以发展杂果、蔬菜、养殖业等为主。
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等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三)加大贫困村群众的培训力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和劳务输出的层次。坚持走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根据各整村推进村所实施的项目要求,下派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民易掌握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本领;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科技致富之路,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一是要积极研究整村推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开展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完善和调整好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加大各方面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出台相应的措施与办法,从自治区一级捆绑扶贫资金,直接瞄准整村推进贫困村投放,保证资金的投放强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地方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在扶贫开发中,根据当地扶贫开发的实际需要,探索有益于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资金使用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三是要着手研究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和救助制度的关系;扶贫开发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
(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应当审时度势,借西部大开发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机会把所发展的产业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型企业和帮扶单位来这里安家落户。政府应营造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应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山区的经济发展疏通渠道、开辟财源。
(六)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形成扶贫、计生齐抓共管、融为一体的机制,从乡到户层层签订计生责任状,使扶贫计生相互促进。同时更要重视构建起“计生光荣,计生优先”的利益导向机制,在项目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面,给予计生户优先考虑。不断增强群众执行计生政策的信心,转变生育观念,营造计生环境。
课题组组成人员:
组长:梁 梁 365bet提款速度_亚洲365_365bet365娱乐副主席
成员:罗明清 市扶贫办主任
吴 博 365bet提款速度_亚洲365_365bet365娱乐经科委主任
曹小波 市扶贫办副主任
刘 频 民盟柳州市委副主委
孔汉生 民盟柳州市委宣传科科长
蒋 威 365bet提款速度_亚洲365_365bet365娱乐经科委秘书科科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04]55号);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4号);
4、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07》课题组:《中国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5、《柳州市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
6、《柳州市2003-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
|